您所在位置: 首页>文化长廊>渭河文化>渭河流域的帝王陵阙
渭河文化

渭河流域的帝王陵阙

“江山如此多娇,引无数英雄竞折腰。惜秦皇汉武,略输文采;唐宗宋祖,稍逊风骚......“这熟悉的名句反映了历史上著名的帝王,他们中大多数在渭河流域建功立业。数千年历史的叱咤风云,在渭河流域留下了无数的帝王陵墓,占全国现存帝王陵的近乎一半。

 

炎帝陵坐落在宝鸡市南郊7公里处的常羊山上。炎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,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功绩,被尊为农业之神、太阳之神、医药之神,与黄帝共同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。每逢农历七月七日炎帝祭日,这里鼓乐阵阵,香烟缭绕,祭奠者络绎不绝。坐落在常羊山上的炎帝陵由陵前区、祭祀区、墓冢区三大部分组成,成为炎黄子孙谒陵祭祖的圣地。


 

周陵是西周时期周文王、周武王的陵园,位于咸阳市东北渭城区周陵镇周陵中学内,现存有周文王、周武王的陵墓,木牌坊戏楼,献殿、配殿,历代帝王祭祀碑石40余通及姜太公等西周陪葬墓等,是我国御制祭祀碑文最多的陵园,为“咸阳八景”之一,有“小碑林”之称。


 

洼西车马坑是西周初年成王、康王时代奴隶主墓葬的车马殉葬坑。位于长安马王镇张家坡村附近。因在洋河西岸,改得名。1959年以来,考古学家在这里先后发现18 处西周车马坑。发掘后,保存最完好的处,经修整复原,供游人参观。西周时期奴隶主死后,有将生前乘坐马车和车夫殉葬的习俗。该车马坑内的驾马排列整齐规则,显然是用某种方法处死后,由人摆置而成的殉葬物。


 

史载,秦国秦朝包括秦始皇、秦二世、秦王子婴在内,共36代国君或帝王。其中19代国君建都雍城(今凤翔), 长达294年。位于雍水河西面的三畸原,当时称作“北园”, 距秦都雍城约6公里。秦公一号大墓是迄今考古发掘中殉人最多的古墓。秦公一号大墓发掘殉葬人棺184具,清楚地表明秦国当时的奴隶制社会性质,证明了《史记》《诗经》记载的准确性。

秦公一号大墓虽遭严重盗扰,但仍出土了3000余件珍贵文物,其中最重要的有中国最早的高级椁具装置“黄肠题凑”、中国最早的墓碑,还有刻有290多个篆文的石磬,从篆文“天子郾喜,龚桓是嗣”“高阳有灵,四方以鼐”, 初步断定墓主人为秦景公,并有力地证明了秦人的族属为华夏族。此外,出土的3000余件极为精美的金器、玉器、铁器、石器和骨器,反映出秦人高超的工艺水平和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,从而否定了历来认为的“秦国生产力落后”“秦国奴隶制统治薄弱”等论点,对于我们重新认识秦国历史,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。

 

秦始皇陵位于西安市临潼区骊山北麓。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,他即位之初就开始兴建陵寝,历时37年。其陵寝规模之大、陪葬坑之多、内涵之丰富,为历代帝王陵墓之冠,197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“世界文化遗产名录”。秦始皇陵历史上曾多次受到大规模破坏。《史记》载:公元前206年项羽入关后,曾以30万之众“盗掘其陵墓,燔烧其宫观,三十日运物不绝”, 使秦始皇陵受到严重破坏。此后,后赵的石勒和石季龙、唐末的黄巢等都破坏过秦始皇陵。

秦始皇兵马俑是世界考古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。法国前总理希拉古参观后说:“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迹,秦俑的发现,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了,不看秦俑,不能算来过中国。”从此秦俑被世界誉为“第八大奇迹”。兵马俑是我国古代的艺术宝库,是秦代写实艺术的完美体现。其形体高大,比例匀称,形象生动,神态逼真,可谓千人千面,栩栩如生。威武雄壮的军阵,再现了秦始皇当年为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而展现出的军功和军威。它堪称是一颗异彩独放的明珠,举世震惊。兵马俑是雕塑艺术的宝库,为中华民族灿烂的古老文化增添了光彩,也给世界艺术史添上了光辉的一页。




秦二世,名胡亥。二世三年(前207年), 权臣赵高逼秦二世自杀,以庶人礼葬于周杜国属地,即秦时的州地,在今西安市雁塔区曲江乡曲江池村南缘台地上,秦二世陵俗称“胡亥墓”。碑面阴刻“秦二世皇帝陵”6个隶书大字,为清乾隆四十一年(1776年)陕西巡抚毕沅所立。碑后阴刻《夜役说》, 为生员周新命于清嘉庆十年(1805年)所书。1956年8月6日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列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

霸陵是汉文帝刘恒的陵墓,位于白鹿原北缘土山上。公元前180年,吕后去世,丞相陈平、太尉周勃和朱虚侯刘章等粉碎了吕氏集团,迎立代王刘恒为皇帝,是为汉文帝。文帝继续推行“与民休息”的政策,重视农桑,减少赋税,加强边防建设,有效地阻止了匈奴对中原地区的犯,保卫了和平环境。汉文帝当政的23 年间,“宫室苑囿、车骑服物无所增益”。在厚葬成风的秦汉时代,文帝则下令“薄葬", 要求“治乘陵皆以瓦器,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,不治坟。欲为省,毋烦民”。所以,他选择了“凤凰嘴”, 凿山为墓室,开创了帝王“因山为陵”的先例。



阳陵是西汉“文景之治”的开创者之一汉景帝刘启的陵墓,因位于当时的弋阳县内,故名“阳陵”。阳陵陵区边长410米,陵区内按西汉皇帝和皇后“同茔不同穴”的葬制,有皇帝和皇后两个墓冢,且为帝西、后东格局。帝陵封土堆为覆斗形,底部边长170米,高31米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在近200座陪葬坑和1万余座陪葬墓内,出土的一列列武士俑披坚执锐,征尘未洗;一排排仕女俑宽衣博带,美目流盼;成群成组的猪、马、牛、羊、狗、鸡等动物俑姿态生动,形象逼真,密密匝匝,累千上万,真实地再现了汉代的宫廷文化和社会生活。



茂陵是西汉武帝刘彻的陵墓,位于兴平市南位乡茂陵村。此地在汉代是槐里之茂乡,汉武帝建元二年(前139年)在此建寿陵,故称茂陵。公元前87年,71岁的武帝病死葬于此。茂陵在西汉帝陵中规模最大,修建时间也最长,从武帝即位的第二年到他驾崩,长达53年。茂陵陪葬的珍宝在西汉帝陵中也是最多的。茂陵周围还有李夫人、卫青、霍去病、霍光等人的陪葬墓。

杜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郊的杜陵原上。杜陵是西汉宣帝刘询的陵墓。陵墓所在地原来是一片高地,汉代名“鸿固原”,灞 、浐二河流经此地。汉代以来,杜陵一直是长安的游览胜地,文人学士常会集于此,登高览胜,并留下了许多诗篇,其中最著名的是李白的《杜陵绝句》:“南登杜陵上,北望五陵间。秋水明落日,流光灭远山。”


董仲舒墓位于碑林博物馆之东的下马街北侧。董仲舒是西汉有名的儒学大师。董仲舒去世后,汉武帝亲自为他选择墓地,并在墓前修建董子祠。出于对董仲舒的尊敬,据说汉武帝每次经过他的墓园时,30丈之外,便下马步行,“下马陵”的名称便由此产生。唐人韦述的《两京记》中对此也有记载:“汉武帝至墓前下马,故曰下马陵。”后来,下马陵也称作“蛤蟆陵”,估计与渭河平原的方言有关。

蔡文姬墓在蓝田县三里镇蔡王村。蔡文姬(一作昭姬), 名琰,陈留圉(今河南杞县南)人,蔡邕女,博学有才辩,通音律。初嫁河东卫促道,夫亡,归母家。汉末大乱,为董卓部所虏。后“没于匈奴左贤王,十二年,生二子”。曹操念蔡邕无后,以金璧赎归,再嫁董祀。蔡文姬现存五言及骚体《悲愤诗》各一首,写自己的悲惨遭遇,也反映了人民在当时战乱中所受的痛苦。琴曲歌词《胡笳十八拍》, 相传亦为她所作。蔡文姬墓,冢高7米,林木葱郁。相传,蔡王庄就是当时给蔡文姬看墓的人,一代一代发展起来的一个村庄。


杨震,字伯卢,东汉弘农华阴(即今潼关县水峪口)人。少好学,博览群经,当时人尊称他为“关西夫子”。中年后从事教育,50岁始入仕途、历任荆州刺史、郡太守、司徒、太尉等职。他为官清廉,刚正不阿,故遭宦官诬陷罢官,在遣归本郡途中气损服毒,含恨死去。杨震又被誉为“四知先生”。《潼关卫志》载,唐太宗李世民路过杨震墓,曾亲作文祭奠。

杨震墓在今渭河岸边的高桥乡亭东村西北,东汉建宁元年(168年)改葬于此。陵园设施历代屡有增建。


苏武墓在武功县旧县城北1. 5公里的武功乡龙门村。苏武,西汉杜陵(今西安市)人,字子卿。汉天汉元年(前100年)奉命出使匈奴被扣。匈奴贵族多方威胁诱降未果,把他迁到北海(今贝加尔湖)边牧羊千百年来,苏武成为坚守中华民族崇高气节“威武不能屈”的典型。墓前有清康熙、乾隆和道光时的“汉典属国碑”“重修苏武墓门碑”等。


永陵位于富平县城东南约15公里处。高约15. 4米。永陵是西魏文帝元宝炬与皇后乙弗氏的合葬陵。永陵东侧约24米处,有一高5米,周长约100米的小陪葬墓。这座陪葬墓的主人是何人,一直众说纷纭。一说是帝妹平原公主明月,一说是废帝元钦,又说是恭帝元廓。陵墓前原有大量石刻,但是在20 世纪50 年代的农田基建和兴修水利过程中遭破坏,现仅存一石兽。

 

昭陵为唐太宗李世民墓。李世民,李渊次子,母窦皇后,封秦王。通过玄武门之变,李世民被立为太子,而后继位,年号贞观,在位23年(626年-649年), 死后葬昭陵。昭陵位于陕西省礼泉县东北22. 5公里的九峻山主峰上。九峻山,山势突兀,峰峦挺拔,沟壑纵横,山环水绕,有泾水环绕杜后,渭河潆带其前,海拔1888米,南隔渭河平原,与太白、终南诸峰深相对峙。唐太宗在位23年,励精图治,任用贤良,善于纳谏,发展经济,国力昌盛,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“贞观之治”, 为盛唐经济、文化的高度发展奠定了基础。


乾陵位于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,是唐高宗李治和皇后武则天的合葬陵,因处长安西北、八卦乾位而称乾陵。另一说认为,高宗尊号“大圣天皇”, 武则天尊号“则天大圣皇后”, 二人的尊号中都有“天”,天就是乾,因此叫乾陵。李治和武则天均处于唐朝蓬勃发展时期,经济繁荣,乾陵内收藏一定十分丰富。虽经1000多年,却未被盗过,是唐代帝陵中保存较完好的一座。乾陵有17座陪葬墓,出土了大批珍贵文物,其中,大多数收藏于乾陵博物馆,供游人参观。


桥陵是唐睿宗李旦的陵墓,位于渭南市蒲城县西北15公里的丰山(又名金炽山、金栗山、苏愚山、凤凰山)上。李旦是唐高宗李治的第八子,武则天的第四子,716年六月,李旦病逝,葬于桥陵。桥陵建于开元盛世,规模宏大,范围包括整个金炽山,面积达825万平方米。桥陵石刻富于写实性,继承和发展了汉魏六朝的传统技艺,其人物造型高大精美,气势磅礴,眉清目秀,神采奕奕,既表现出镇守陵园的威力,也展示了开元盛世的景象,堪称盛唐石刻艺术的露天展览馆。


顺陵在咸阳市东北18公里的陈家村南(唐时称洪渎原), 是唐代女皇武则天母亲杨氏的墓。杨氏死于唐咸亨元年(670年), 当时以王礼枷葬,称幕而未称陵。武则天即位后,永昌元年(689年)追封其父为中表太皇,母为忠孝太后,改其墓为明义陵。天授元年(690年)再追封封公为太祖明高皇帝,母为明高皇后,改其母义陵为顺陵。唐景云元年(71年)和先天二年(713年), 曾两次废除陵的称号,但后人仍称为顺陵。


大唐秦王陵位于宝鸡市北原上的陵原村,是唐末秦王李茂贞及夫人刘氏的合葬陵,占地约200亩。唐末,秦王李茂贞派凤翔宫内工部尚书属下将作监统管陵园的营造,亲自监工,经大半年的筹备,于907年秋正式开工,因战事不断,建建停停,延至920年夏完成,924年,李茂贞死后葬此。


大禹庙位于韩城市苏东乡周原村东北,建于元代大德五年(1301年)。明万历(1573年-1620年)和清嘉庆(1796年-1820年)年间都曾重修。大禹庙是为了纪念夏禹而修建的。献殿前有两根白沙石柱,柱上刻“大元国大德五年岁次辛丑孟夏制”。庙内保存有清嘉庆年间"大禹庙”木匾一块和明万历七年(1579年)《重修禹王庙碑记》一通。


韩城文庙在韩城市东学巷内,建于元代。明洪武四年(1371年)重修,基本上保留了元代建筑风格,是我省现存完整的元代建筑群之一,为渭河平原的现存文庙建筑之冠。文庙总建筑面积为8100平方米,共分4个院落。韩城文庙整个建筑雕梁画栋,庭院宽阔,格局规范,结构严谨,显示了我国民族传统建筑古朴、凝重、雄浑的特色,被誉为镶嵌在韩城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中的一颗璀璨明珠。


仓颉庙位于白水县东北史官村北1公里处。仓颉,也作苍颉,号史皇。姓侯冈,旧传为黄帝的史官,汉字的创造者,被誉为“造字圣人”。庙内有众多历代碑石,虽经战乱多有散佚,仍保存有18通,陈列于前殿之内。其中《仓圣鸟迹书碑》保存完好。东汉延熹五年的《仓颉庙碑》是金石学上的珍品(现存西安碑林博物馆)。此外,《广武将军碑》、唐《仓公碑》、宋代《大宋仓公碑》等,都很珍贵。

仓颉墓位于庙内后殿之后,开有东西两门,东门上有对联为:“画卦再开文字祖,结绳新创鸟虫书", 横批为"通德”。西门上对联是:“雨粟当年感天地,同文永世配桥陵”, 横批为“类情”。


周公庙,位于陕西省岐山县城西北6. 5公里的凤凰山南麓,面积约6. 2万平方米。此处依山傍水,古木参天,风景秀丽,东、西、北三面环山,唯南面为开阔地,状如簸箕。《诗经》中描述此地为“有卷者阿,飘风自南”。因此,后世人称这里为“古卷阿”。

周公庙风景名胜区规模宏大,现存古建筑30多座,唐柏、汉槐多株,植被丰茂,浓荫蔽日,是宝鸡地区规模最大、保存最完整的中国古代建筑群。自古以来,这里一直是人们游览之所,历史上韩愈、苏轼、康海等许多文人墨客曾来此游览抒怀,留下了140多首游览诗文和30多通碑石。


司马迁祠墓位于韩城市南10公里芝川镇南的梁山东麓,东西长555米,南北宽229米,面积4. 5万平方米。它东临黄河,西枕梁山,芝水潆洄前,形势之雄,景物之盛,为韩城诸名胜之冠。据《韩城县志》记载, 芝水原名陶渠水。相传汉武帝采灵芝于陶渠水之阳,改名芝水。至今吕庄村西尚有“灵芝庵”遗址。


(藏龙寺,又名潜龙寺,位于华县东南秦岭北麓的蟠龙山上。相传西汉末年,王莽篡权后,提出“铲除刘秀,以绝后患”。刘秀为避杀身之祸,只身逃至白崖峪。他腰酸腿困,饥饿难忍,昏倒山坡,被梨花姑娘相救,藏于山上寺庙之中。后刘秀夺得天下,在洛阳称帝,建立东汉,于是重修寺庙,取名“潜龙寺”, 以为纪念。藏龙寺周围林海茫茫,郁郁葱葱,环境幽雅,风景秀丽,历史上就有“佛家圣地,神仙居处”的赞誉。


杜公祠位于长安区韦曲镇东的少陵原畔,距西安约12公里,是为纪念中国唐代“诗圣”杜甫而建的。杜公祠始建于明嘉靖五年(1526年),清乾隆末年被大火焚毁。后嘉庆年间,当地一些文人集资重修,但地址有所变动,规模也不如前。杜公祠现已辟为杜甫纪念馆。享殿西侧有一陈列室,室内存杜甫于750年写的《判府太中严公九日南山诗》拓片,是现存杜甫的唯一墨迹。


杨贵妃墓,位于兴平市西12. 5公里的马嵬坡。墓前有一碑楼,上刻:“唐玄宗贵妃杨氏墓”。游人至此,多留下吟诵、题刻,各抒己见。这些题刻诗作镶嵌于周围回廊上。现在,在贵妃墓后的半坡上,修了一亭,亭中用洁白的汉白玉雕了一尊高近3米的杨贵妃站像。杨贵妃墓,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
寇准墓,位于渭南市临渭区官底乡左家村南。他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、天圣元年(1023年)闰九月初七日,寇准去世。一年后,仁宗为他昭雪,封“莱国公”, 归葬下邦。寇准为官40年,历四朝,他刚直不阿,清正廉洁,气节高尚,正气凛然,秉公执法,办事干练,为后人称道。原有清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立的《寇准神道碑》一通,已毁。现墓前有清乾隆年间渭南县县令邱估所立《宋寇莱公墓碑》一通。


扁鹊墓位于西安市临潼区骊山东纸张乡南陈村东北,距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约8公里。扁鹊,名秦越人,誉称神医。扁鹊确有其人,他发明的中医诊脉术,称为“四诊法”, 技术超群,为战国时期的名医。


颜真卿墓位于西安市长安区凤栖原,即少陵原的北部。《咸宁县志》载:“赠司徒文忠公颜真卿,贞元元年(785年)十一月袱葬万年县凤栖原之先茔。”颜真卿,字清臣,唐京兆万年(今西安)人,博学,工辞章,事亲孝,为著名书法家。他为官秉政公明,不畏权贵;平反冤狱,剪除暴戾。颜真卿擅长书法,自成一家,人称“颜体”。楷书端庄雄伟,气势开张,以古为新,以拙为巧,有盛唐蓬勃向上的气势,《多宝塔碑》和《颜氏家庙碑》等是其代表作,为历代学习楷书的范本。行书笔画遒婉,宽绰劲健,代表作有《祭侄文稿》《争座位稿》等,前者被誉为“天下第二行书”。颜真卿开创了大唐书法新风,成为一代书法宗师。

上一篇:渭河流域的远古农业历史

版权所有:陕西渭河生态集团有限公司     陕ICP备2021003430号-1 推荐使用1024*768分辨率浏览 

关闭